top of page
搜尋

通俗解释 IPR 专利无效程序Fintiv 六因素

  • 作家相片: Joe D
    Joe D
  • 9月1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在美国专利诉讼与复审实践中,专利权人和潜在被告经常会同时面对联邦地区法院、国际贸易委员会(ITC) 与美国专利商标局专利审判和上诉委员会(PTAB) 的多线作战。尤其是在提出 IPR(当事人间复审)时,PTAB 是否受理并非单纯取决于技术说理,还会受到所谓 Fintiv 六因素框架 的影响。这个框架源于 Apple v. Fintiv 案,要求审查委员会综合考虑法院审理进度、诉讼重合度以及程序效率等多方面因素。理解这六个因素,不仅有助于预测 IPR 是否能成功立案,也能帮助企业和诉讼当事人更合理地制定防御和进攻策略。


什么是 Fintiv 六因素?

当一项专利同时在法院(比如地区法院或 ITC)打官司时,被告往往会去 PTAB 申请 IPR(专利无效程序)。PTAB 会考虑:是不是值得再开 IPR?还是说法院案子都差不多要审完了,再开 IPR 反而浪费资源?Fintiv 六因素就是 PTAB 用来判断要不要受理 IPR 的六个问题。


六个问题

  1. 法院会不会暂停诉讼(stay)?

    • 如果法院可能暂停,等 PTAB 先审 → PTAB 更愿意受理 IPR。

    • 如果法院不会暂停 → PTAB 觉得 IPR 没意义,可能拒绝。

  2. 法院什么时候开庭?

    • 如果法院开庭比 PTAB 的裁决时间早 → PTAB 觉得自己“多此一举”。

    • 如果法院开庭要比 PTAB 晚 → PTAB 更可能立案。

  3. 法院案子已经走到哪一步?

    • 如果法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(比如证据交换、开过 Markman 听证) → PTAB 倾向拒绝。

    • 如果案子还在初期 → PTAB 更可能立案。

  4. 两边主张是不是重复?

    • 如果 IPR 和法院用的证据、理由都一样 → PTAB 会觉得浪费资源。

    • 如果 IPR 有不同的论点,或者被告承诺不在法院再用同样的无效理由(这叫 Sotera 承诺) → PTAB 更可能立案。

  5. IPR 申请人是不是法院的被告?

    • 如果是同一方当事人 → PTAB 更倾向考虑是否重复。

    • 如果不是同一方 → 重复顾虑会少一些。

  6. 还有没有其他特别情况?

    • 比如 IPR 的无效理由特别强,PTAB 可能觉得有必要介入,即使法院案子也在进行。

    • 反过来,如果 IPR 的说理不够有力,也会影响 PTAB 的决定。


简单总结

PTAB 会问自己:

  • 法院是不是比我更快?

  • 法院是不是已经干得差不多了?

  • 我这边是不是只是在重复?

  • 申请人有没有及时、合理?

如果答案对 PTAB 都不利,它就可能说:“这个 IPR 我不收。”


(郑重申明: 发布的信息仅供参考,不应视为有关任何主题的法律依据或建议。版权所有,转载需获得顿时律所许可。)

留言

評等為 0(最高為 5 顆星)。
暫無評等

新增評等
  • Twitter
  • Instagram

©2020 by AllBelief Law Firm. 郑重申明: 本网站上所展示的信息仅供参考,不应视为有关任何主题的法律依据或建议。

bottom of page